倉頡輸入法/輔助字形
< 倉頡輸入法
倉頡字母與鍵位 | ◄ | 倉頡輸入法 輔助字形 |
► | 漢字分割 |
光用24個倉頡字母還不足以組合出數萬個中文字形,因此又根據這些字母的外形衍生,選取一些輔助字形,作為組合漢字的基本單位。
現今一般將中文輸入法的組字基本單位統稱字根,因此也有人把倉頡字母稱作主根,把輔助字形稱作輔根。由於倉頡字母和輔助字形在取碼時通常地位相同,為精簡起見,本教科書將直接統稱「字根」。
輔助字形列表编辑
以下列出倉頡輸入法的所有輔助字形。這些輔助字形,都由它所屬的倉頡字母(或同一字母麾下的其他輔助字形)在外形上衍生變化而來,只要運用視覺聯想,理解同組字根之間的形狀演變關係,即可自然記住。
有些輔助字形極爲相似,可視為相同形狀,因此不同敎材列出的數量略有出入。本敎科書盡可能羅列所有細微差異,以便讀者掌握每個實際可應用的情況,因而列出的形狀較多。然而,列在同一橫行的形塊,一般可視爲相同形狀,一併記憶。坊間有不少敎材於各橫行只列出其中一個形狀,算作一個字根,以此方式計算,哲理類有27個字根(其中有7個主根,20個輔根),筆畫類有27個(7個主根,20個輔根),人體類有18個(4個主根,14個輔根),字型類有29個(6個主根,23個輔根),共計101個。[1]
按鍵 | 倉頡字母 | 輔助字形 | 字例 | 說明 |
---|---|---|---|---|
A | 日 | 「 | ||
「 | ||||
B | 月 | 「 | ||
「 | ||||
「 | ||||
「 | ||||
斜「 | ||||
「 | ||||
C | 金 | 「 | ||
「 | ||||
「 | ||||
「 | ||||
D | 木 | 「 | ||
「 | ||||
「 | ||||
E | 水 | 「 | ||
「 | ||||
「 | ||||
「 | ||||
「 | ||||
F | 火 | 「 | ||
「 | ||||
「 | ||||
「 | ||||
「 | ||||
G | 土 | 「 | ||
「 | ||||
H | 竹(斜) | 「 | ||
「斜」形,「 | ||||
「 | ||||
I | 戈(點) | 「 | ||
「點」形,「 | ||||
「 | ||||
「 | ||||
J | 十(交) | 「 | ||
「 | ||||
K | 大(叉) | 「 | ||
「 | ||||
撇捺交「叉」之形,「 | ||||
「 | ||||
L | 中(縱) | 「 | ||
「縱」形,「 | ||||
「 | ||||
「 | ||||
M | 一(橫) | 「 | ||
「 | ||||
「 | ||||
「 | ||||
「 | ||||
N | 弓(鉤) | 「 | ||
豎「鉤」形,「 | ||||
橫「鉤」形,「 | ||||
「 | ||||
「 | ||||
O | 人 | 「 | ||
「 | ||||
「 | ||||
「 | ||||
「 | ||||
P | 心 | 「 | ||
「 | ||||
「 | ||||
取「 | ||||
「 | ||||
「 | ||||
「 | ||||
Q | 手 | 「 | ||
「 | ||||
「 | ||||
「 | ||||
「 | ||||
R | 口 | 「 | ||
S | 尸(側) | 「 | ||
「側」形,「 | ||||
「 | ||||
「側」形,「 | ||||
「 | ||||
「 | ||||
T | 廿(並) | 「 | ||
「 | ||||
「並」形,兩側對稱,「 | ||||
「 | ||||
「 | ||||
「 | ||||
U | 山(仰) | 「 | ||
「仰」形,「 | ||||
「 | ||||
「 | ||||
V | 女(紐) | 「 | ||
「紐」形,「 | ||||
「 | ||||
「 | ||||
把「 | ||||
「 | ||||
W | 田(方) | 「 | ||
「方」形,「 | ||||
「 | ||||
Y | 卜 | 「 | ||
「 | ||||
把「 | ||||
「 |
※注意:上表有些輔助字形有版本差異,例如「」、「
」,只適用於五代倉頡,其他版本則不支援,必須改用其他倉頡字母或輔助字形分割相關漢字。可參見各輔助字形的說明欄,以及〈三代與五代編碼差異·五代新增輔助字形〉一節的整理。
練習编辑
- 按此進行輔助字形練習(一)。
- 按此進行輔助字形練習(二)。
- 按此進行輔助字形練習(三)。
- 按此到《倉頡之友.香港》進行輔助字形測驗(一)。
- 按此到《倉頡之友.香港》進行輔助字形測驗(二)。
- 按此到《倉頡之友.香港》進行輔助字形測驗(三)。
- 按此到《倉頡之友.香港》進行輔助字形測驗(四)。
- 按此到《倉頡輸入法自學套件》網站練習輔助字形的鍵位(必須開啟flash),若不支援flash請按此。
- 按此到《倉頡輸入法自學套件》進行運用輔助字形打字的練習(一)(必須開啟flash)。
- 按此到《倉頡輸入法自學套件》進行運用輔助字形打字的練習(二)(必須開啟flash)。
- 按此到《倉頡輸入法自學套件》進行運用輔助字形打字的練習(三)(必須開啟flash)。
- 按此到《倉頡輸入法自學套件》進行運用輔助字形打字的練習(四)(必須開啟flash)。
輔助字形取碼原則编辑
輔助字形作為漢字組件時,取對應的倉頡字母即可。
- 例如:「仕」取碼「人土」,「双」取碼「水水」。
倉頡字母單獨成字時,取一碼即可;輔助字形單獨成字時,則須分割取碼。
- 例如:「土」是倉頡字母,故「土」字取一碼作「土」;「士」是輔助字形,故「士」字分割取碼作「十一」。
- 例如:「水」是倉頡字母,故「水」字取一碼作「水」;「又」是輔助字形,故「又」字分割取碼作「弓大」。
- 例如:「尸」是倉頡字母,故「尸」字取一碼作「尸」;「匚」是輔助字形,故「匚」字分割取碼作「一女」。
- 例如:「山」是倉頡字母,故「山」字取一碼作「山」;「乚」是輔助字形,故「乚」字分割取碼作「中山」。
但有些字已是基本筆畫,無法再分割,因此雖是輔助字形單獨成字,也只取一碼。
- 「丿」取一碼「竹」,「丶」取一碼「戈」,「丨」取一碼「中」,「亅」取一碼「弓」。
尚有些字雖是輔助字形單獨成字,但因其他考量也只取一碼。[3]
- 「曰」取一碼「日」,「乂」取一碼「大」。
相近字形辨析编辑
形狀 | 說明 |
---|---|
「口」的主根,四邊形內不含任何東西。如:品、器、高。 | |
讀「圍」,是「田」的輔助字形。撇除「日」形,四邊形內有任何筆畫皆屬之。如:困、罟、西、衰、毌。 | |
四邊形內除了原來的一筆,沒有其他筆畫。如:汨、沓、音。 |
形狀 | 說明 |
---|---|
「金」的輔助字形,多在整個字的中間,有時亦寫成「 | |
通常在字的下半部,且佔整個字或整個部份的一半左右,如:兄、竟、兒、先、允,取碼「竹山」。但獨立成字時視爲兩豎並列,取「中山」。(參見下方「 |
形狀 | 說明 |
---|---|
「十」的輔助字形,頂上有直點。如:寇、空、挖。 | |
「月」的輔助字形,頂上無點。如:冠、罕、探。 | |
「弓」的輔助字形,首筆爲撇,起筆處明顯比「 |
形狀 | 說明 |
---|---|
「十」的主根,中間基本上是直豎,但寫行楷時可能稍微左斜,以連接下方字形,如:古、南、毌。 | |
「十」在字形左方、下方、左下方、內部,為書法美觀而輕微變形,如:戎、訊、毋;或原作「十」,因寫在偏旁美化者,如:辣(字首原作「辛」)、邦(字首原作「丰」);或左斜而下接折筆者,但仍屬「十」不屬「大」,如:亐、汚。 | |
「大」的輔助字形,多用於右下方或右方連有字形者,如:右、有、者、九、力。 |
形狀 | 說明 |
---|---|
「中」的輔助字形,由上而下,上方無其他筆畫相連,原則上是豎筆,但有時爲書法美觀而由直轉左撇,如:川、兆、冘;常二豎並列,有時也可寫作「 | |
「竹」的輔助字形,由右上而左下,基本上不能寫作筆直的豎筆,其上部也常會與其他筆畫相連,如:侃、巟、充、兄、乃、几、戊、方。 |
形狀 | 說明 |
---|---|
「戈」的輔助字形,頂上有直點,如:庭、府、廠。 | |
「一」的輔助字形,首筆爲橫,頂上無點,如:原、歷、壓。 | |
「竹」的輔助字形,首筆爲短撇,如:斤、派、盾。 |
形狀 | 說明 |
---|---|
「一」的輔助字形,由左下往右上提者皆屬之,如:刁、冰、鲤。 | |
「竹」的輔助字形,右上到左下的短撇,如:升、參、香。 |
形狀 | 說明 |
---|---|
「山」的輔助字形,豎末右彎及上鉤,如:光、元、己。 | |
「山」的輔助字形,本作「 | |
「女」的輔助字形,這些「 | |
「女」的輔助字形,豎末右彎但無上鉤,如:亡、曷、甚。 |
形狀 | 說明 |
---|---|
「人」的輔助字形,本作「 | |
「戈」的輔助字形,無論置左置右,均作點,不能作捺,如:主、冰、永、梁、丸,這些字的「 |
形狀 | 說明 |
---|---|
「人」的輔助字形,右作捺,如:从、臥、认。 | |
「人」的輔助字形,本作「 | |
「竹戈」( |
形狀 | 說明 |
---|---|
「尸」的輔助字形,如:刀、力、司。 | |
「心」的輔助字形,首筆爲撇,如:勿、包、匈。 |
形狀 | 說明 |
---|---|
「尸」的輔助字形,豕取碼「一尸竹人」( | |
「心」的輔助字形, |
形狀 | 說明 |
---|---|
「女」的輔助字形,是一連筆,如:巡、邕、粼。 | |
「人」的輔助字形,是兩筆,末筆爲捺,常用於「豕」形尾碼,如:家、蕤、隊。 | |
「人」的輔助字形,是兩筆,與前者極似,末筆爲點,如:飞、飛、兆。 |
形狀 | 說明 |
---|---|
「卜」的輔助字形,爲二長點,多用於字尾,如:冬、於、斗。 | |
「戈一」( |
形狀 | 說明 |
---|---|
「中」的輔助字形,是「衣」偏旁的字典部首變形,末部有兩點,如:補、裇、衫。 | |
「戈弓火」( |
形狀 | 說明 |
---|---|
「弓」的輔助字形,通常位於整個字或整個部份的上方或左上方,如:陷、危、象。 | |
「心」的輔助字形,在「 | |
「竹尸」( |
形狀 | 說明 |
---|---|
「心」的輔助字形,兩筆,首筆爲撇,然後作「 | |
「女尸」( | |
「卜尸」( | |
「卜尸」( |
形狀 | 說明 |
---|---|
「廿」的輔助字形,左方是「 | |
「中中金」( | |
「廿一」( | |
「廿金」( |
形狀 | 說明 |
---|---|
「人大」( | |
「竹水」( | |
「竹水」( |
形狀 | 說明 |
---|---|
「十月」( | |
「卜中月」( |
形狀 | 說明 |
---|---|
「大」的輔助字形,末尾無鉤,如:肴、駁、稀。 | |
「大尸」( |
形狀 | 說明 |
---|---|
「卜」的輔助字形,首筆爲點,如:丹、舟、母。 | |
「卜」的輔助字形,首筆爲直點(不是豎),楷書裏也寫作側點,通常位於整個字或整個部份的上方,如:文、位、齊。 | |
「中一」( | |
「卜」的輔助字形,首筆爲橫點,楷書裏也寫作側點,通常位於整個字或整個部份的上方,如:言、音、帝。 | |
「一一」組合,首筆爲略長的橫,不可寫作點,如:行、雲、些。 |
形狀 | 說明 |
---|---|
「竹」的輔助字形。亦可寫作撇,尤其明體,楷書有時變形作「左點」,如:步的第六筆、賓的第六筆、涉的第九筆。 | |
「戈」的輔助字形,不可寫作撇,如:刃、氷、冰。 |
形狀 | 說明 |
---|---|
巳 | 「口山」( |
已 | 「尸山」( |
己 | 「尸山」( |
「尸山」( |
形狀 | 說明 |
---|---|
「金」的輔助字形,如:鏡、銅、銀。 | |
「人一心」( |
形狀 | 說明 |
---|---|
「戈」的輔助字形,如:台、去、云。 | |
「弓戈」( |
附註编辑
- ↑ 作為對照,《第五代倉頡輸入法手冊》列出了24個倉頡字母及90個輔助字形,共114個字根。
- ↑ 《第五代倉頡輸入法手冊》未列出此輔助字形,但實際編碼如「冎」(月月)、「卨」(卜月月口)反映了此輔助字形的存在。三代倉頡手冊未列出此輔助字形也未收「冎」字,但「咼」及其衍生字皆取「月月口」,由於與「咼」相似之「商」、「啇」等字形官方皆視為整體字,若「咼」視為整體字,取碼「月月口」只能用此輔助字形解釋;加上五代倉頡手冊並未提及此輔助字型之更動,視為三代倉頡支援此輔助字形可使規則較一致。有網友去信詢問,沈紅蓮亦回答在三代及五代確實都有此輔助字形[1]。注意非官方三代倉頡編碼表可能未完全遵循,例如微軟倉頡把「冎」編碼作「月一中月」。
- ↑ 這做法有點爭議,詳見〈爭議編碼〉一節的討論。
- ↑ 傳承字形(如康熙字典體),以及香港標準、大陸標準等,寫法都與前項「夂」無異。
- ↑ 「钅」曾於1987版的五代倉頡歸於「金」的輔助字形,後來版本取消。詳見〈版本差異〉一章。
倉頡字母與鍵位 | ◄ | 倉頡輸入法 輔助字形 |
► | 漢字分割 |